選擇品種
在肉鴨養(yǎng)殖集中的地區(qū),尤其是中小型規(guī)模的養(yǎng)殖場,養(yǎng)殖者看到養(yǎng)鴨的利潤較高,盲目進苗鴨,只要價格低就行,結果與那些選擇性能好的品種的鴨場相比,料肉比相差很大,鴨的品種很多,好的品種的肉鴨體重大、出肉多、肉質好大型肉鴨的上市體重一般在3千克以上。同時鴨苗的質量也有好有壞,如果鴨苗的品種純正且鴨苗質量好,則鴨群的耗料少、生長快,利潤高,反之結果就是賺錢少。在購買鴨苗時要選擇好,不能只看價格,建議要到大型的鴨場去購買鴨苗。
不同品種的肉鴨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同,選擇抗病力強、適應本地條件的優(yōu)良鴨種是養(yǎng)鴨的基本保證。
雛鴨的生理特點
雛鴨主要有三個生理特點。一是生長發(fā)育迅速;二是調節(jié)體溫機能弱,難適應外界環(huán)境;三是消化器官體積小,消化能力弱。
準備工作
首先要備足新鮮優(yōu)質的全價飼料;其次,育雛室、飼養(yǎng)用具和必要設施要配備齊全,保證每羽雛鴨都能吃到飼料和飲水;再次,育雛室、飼養(yǎng)用具等要用2%燒堿水進行消毒,干燥后用清潔水沖洗干凈,最后,育雛室熏蒸消毒。
先飲水后開食
雛鴨出殼后沒有饑餓感,在出殼后24小時后雛鴨絨毛已干,活潑好動,常發(fā)出“嘎嘎”的叫聲,并開始活動互啄,這時就要先喂水后開食。若雛鴨精神倦怠,眼睛半開半閉,不愿活動,此時已超過開食時間。雛鴨開食過早,容易損傷消化器官,影響雛鴨健康;開食過遲,營養(yǎng)供應不上,不利于生長發(fā)育。因此雛鴨開食的最好時間是在出殼后14-24小時之間。 切記:要先飲水再開食。在飲水中加適量葡萄糖或維生素C,能促進腸胃蠕動清理腸胃,促進新陳代謝,加速吸收剩余卵黃,增進食欲,增強體質。
飼喂方法
肉鴨采食多、飲水多,并有邊食邊飲的習慣,為避免弄臟飲水和浪費飼料,料盆和水盆的距離應在1m以上,中大鴨階段距離應在5m以上;飲水區(qū)要求排水良好,并遠離墊料。為防止肉鴨嬉水,水盆上應加網罩。
雛鴨的消化機能不健全,故而飼喂雛鴨時,每次不宜過多,只喂六七成飽,若一次喂得過飽,易造成消化不良,雛鴨胃腸容積小,而消化速度快,如果喂食次數過少,使雛鴨饑餓時間長,就會影響雛鴨的生長發(fā)育。兩周齡內的雛鴨在自由采食的情況下,采食的食糜5分鐘就可達到十二指腸,2小時開始排糞,4小時排空,喂食間隔時間超過4小時,雛鴨就處于饑餓狀態(tài)。一般地說,雛鴨越小,食量越少,喂食次數越多。在育雛初期(即一周內)要做到少喂料、勤添料,以促使雛鴨活動。
如何保溫
溫度是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,只有溫度適宜,雛鴨的體熱消耗少,生長發(fā)育快,成活率才高。1-3日齡30-32℃,4-6日齡26-28℃,7-10日齡23-25℃,11-13日齡20-22℃。溫度逐漸降低,每天溫度變化不超過2℃。
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升溫或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表現為準,盡量滿足雛鴨對最佳溫度要求的反應。例如:在溫度過低時,雛鴨怕冷,會靠近熱源扎堆,互相取暖,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;溫度過高時,雛鴨遠離熱源,張口喘氣,飲水量增加;溫度正常時,雛鴨精神飽滿,活潑,食欲良好,飲水適度,絨毛光亮,伸腿伸腰,分布均勻,靜臥無聲,吃食、飲水、排泄正常。
飼養(yǎng)密度和分群
雛鴨的飼養(yǎng)密度要適宜,飼養(yǎng)密度過大,會造成鴨舍潮濕、空氣污濁,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等后果;密度過小,則浪費場地、人力等資源,使效益降低。網上育雛時較合理的密度是:1周齡25-30只/m2,2周齡15-25只/m2,3周齡10-15只/m2,4周齡8-10只/m2。地面育雛密度應降低一倍。同時注意冬季密度大些,夏季密度可小些。 分群:按每群200-300只進行分群飼養(yǎng),同時對小鴨、弱鴨、病鴨挑出來單獨精心管理。
通風換氣
這是因為雛鴨新陳代謝旺盛,食物通過消化道約經4-5h就有半數排出體外,而水份只需半小時。由于飼料通過消化道快,因此排糞率高,而殘留在糞中的有機物和含氮物質也較多。鴨糞經過腐化分解,會產生大量的氨氣和有害氣體。鴨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和殘料分解產生的氨氣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就會危害雛鴨健康,嚴重時會造成雛鴨氨中毒而大批死亡,因此,要隨時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,合理的通風換氣,保持室內空氣清新,排除室內多余水分,保持鴨舍干燥清潔,改善鴨群生活環(huán)境。因此,必須經常清除鴨糞,并注意作好無害化處理。
達到促進鴨只健康快速生長的目的。
飼養(yǎng)人員飼養(yǎng)人員對以上情況要做到充分的了解,在平時的飼養(yǎng)管理中要細心的觀察鴨群的情況。要點如下:1、大群鴨的精神狀況。2、鴨群的糞便狀況。3、鴨群每天的采食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