畜牧家禽網(wǎng)首頁 > 資訊中心 > 繁殖育種 > 鵪鶉的孵化技術(shù)要點
畜牧家禽網(wǎng) 時間:2013/1/14 10:53:00 來源:阿里牧 閱讀數(shù):
。ㄒ唬囟
溫度是孵化的最重要的外界條件之一。溫度決定胚胎的生長發(fā)育,影響雛鶉的成活。溫度過高過低不僅對孵化率有直接影響,嚴重時會導致胚胎死亡。立體孵化器整批孵化的溫度為:第1~14天,38.5℃,一般冬天在38.3~38.5℃,夏天在37.9~38.2℃;第15~17天,34~36℃。孵化室的溫度也會影響孵化機的溫度,因此孵化室也要保持干燥,以20~25℃為宜。
。ǘ穸
濕度對胚胎發(fā)育也有很大影響。濕度過低,蛋內(nèi)水分蒸發(fā)過多,胚胎與胎膜粘連,影響胚胎正常發(fā)育和出殼,孵出的雛鶉身體干瘦、毛短;如果濕度過高,蛋內(nèi)水分不能正常蒸發(fā),阻礙胚胎發(fā)育,孵出的雛鶉大肚臍,無精神,活力差。一般要求孵化器內(nèi)的相對濕度,前期為55%~60%,后期為70%。可用水盤的數(shù)量及其內(nèi)的盛水量來對濕度進行調(diào)節(jié)。孵化室內(nèi)的濕度對孵化器內(nèi)的濕度也會造成影響,因此,孵化室的相對濕度最好保持在60%~70%。濕度過低,可在地面灑水,濕度過高,應加強通風,促使水分散發(fā)。
。ㄈ┩L
隨著胚胎的生長發(fā)育,其需氧量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不斷增加,應做好孵化器內(nèi)的通風,以補足氧氣,排出二氧化碳,特別是孵化的中、后期尤應注意,否則會發(fā)生死胚多、畸形鶉多的現(xiàn)象。孵化器內(nèi)的通風可通過孵化器上的進出氣孔來加以控制。孵化初期可關閉進、出氣孔,中、后期則應經(jīng)常打開進出氣孔,經(jīng)常進行換氣。但要注意不能有過堂風或風量太大。
(四)翻蛋
禽類在自然孵化過程中會不斷進行翻蛋,并能將窩邊的蛋與中央的蛋調(diào)換,這樣就可使孵化蛋均勻受熱,有利于胚胎發(fā)育,防止胚胎與蛋殼粘連。因而當以機器代替禽類進行人工孵化時,翻蛋就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(shù)措施了,它可以降低死胚率,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質(zhì)量。翻蛋的方法、要求、次數(shù)及時間,因孵化器類型及胚齡的不同而有別。
從種蛋入孵當天開始翻蛋,直至出雛前2~3天落盤時止,一般每晝夜翻蛋3~12次。實際生產(chǎn)中,常采用白天每小時翻蛋1次,黑夜每三小時翻蛋1次。翻蛋角度要求翻轉(zhuǎn)90度。
(五)涼蛋
在孵化過程中,胚胎發(fā)育到中、后期會產(chǎn)生大量的熱,當孵化溫度偏高時,應先行涼蛋,不能立即翻蛋,使溫度趨于正常后方可翻蛋,以減少死胚率。涼蛋可以更換孵化器內(nèi)的空氣,降低機溫,排除機內(nèi)污濁氣體。而較低的氣溫可以刺激胚胎發(fā)育,并增強雛鶉將來對外界氣溫的適應能力。一般每天需要涼蛋2次。涼蛋的時間因不同的孵化時期、不同的季節(jié)而異。孵化初期及冬天,涼蛋時間不宜長;孵化后期及夏天,涼蛋時間稍長。一般涼蛋時間為10~20分鐘,涼蛋至蛋溫下降到30~35℃即應停止。
。┱盏
為了了解胚胎是否發(fā)育以及發(fā)育情況,孵化過程中一般要進行2次照蛋。第1次照蛋(頭照)在種蛋入孵5天后進行,目的是檢查種蛋是否受精,以便剔出淘汰無精蛋。發(fā)育正常的胚蛋,氣室透明,其余部分呈淡紅色,用照蛋器透視,可看到將來要形成心臟的紅色斑點,以及以紅色斑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擴散的有如樹枝狀的血絲。無精蛋的蛋黃懸浮在蛋的中央,蛋體透明。死精蛋蛋內(nèi)混濁,也可見到血環(huán)、血弧、血點或斷了的血管,這是胚胎發(fā)育中止的蛋,應剔出加以淘汰。
第二次照蛋(二照)在入孵后10天左右進行,目的是檢出死胚蛋。此時胚胎發(fā)育正常的種蛋氣室變大且邊界明顯,其余部分呈暗色。死胚蛋則蛋內(nèi)顯出黑影,兩頭發(fā)亮。易于鑒別。
由于照蛋時間稍長,易使蛋溫驟然下降,尤其在冬天,因此必要時增加室溫,以免孵化率受影響。如果種蛋的受精率在90%以上時,可不必照蛋;蝾^照時證實種蛋受精率很高,也可以不進行二照。這樣做既可以減少種蛋的破損率,又可節(jié)約勞動力,孵化質(zhì)量也不受影響。一般用鶉蛋專用照蛋器進行照蛋,亦可使用雞蛋用照蛋器。
(七)落盤
種蛋孵化至14~15天時,將蛋由蛋盤移至出雛盤內(nèi),叫做落盤。落盤的蛋要平放在出雛盤上,落盤的蛋,蛋數(shù)不可太少,太少溫度不夠;但也不能過多,過多容易造成熱量難以散發(fā)及新鮮空氣供應不足,導致胚胎熱死或悶死。
落盤的種蛋平放后停止反動,溫度保持在35~36℃左右,等待出雛。如果溫度不夠高,可在種蛋上加蓋棉氈或棉胎,可以提高溫度。一般夏天在35℃,冬天在36℃。
。ò耍┏鲭r
如果孵化條件恰當,種蛋孵至第16天開始啄殼出雛,第17天為出雛高峰。以立體孵化機孵化的,常需20小時左右才能出齊。
雛鶉剛出殼時全身濕透,且很疲勞。但幾小時后,羽毛干燥,體力恢復。雛鶉即會亂蹦亂跳,異;钴S。當出雛超過50%時,應將已出殼的雛鶉檢出,以防止尚未孵化出雛的胚蛋受到它的干擾。出殼后的雛鶉(蛋鶉)應分別雄,分開飼養(yǎng)。
孵化器內(nèi)的溫度為35~36℃,因而取出的雛鶉不能突然放于冷的地方,而應將其放在預先準備好的保溫育雛箱內(nèi)或籠內(nèi),讓其充分休息和恢復體力。如果鶉苗要外運的,將雛鶉裝入運輸專用箱內(nèi),及時運出。無論是育雛箱內(nèi)或運輸專用箱內(nèi),不能鋪墊光滑的紙類。因為雛鶉在光滑表面上難以站穩(wěn),兩腳極易打滑叉開,日久鵪鶉的腳就會變成畸形。因而應用麻袋布或粗棉布等一類東西作墊料。
。ň牛┣灞P
出雛后的蛋殼、“毛蛋”、墊紙等要及時清除干凈,然后將孵化室、孵化器、蛋盤等沖刷干凈、晾干。在第二次使用前重新進行消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