畜牧家禽網 時間:2012/12/24 17:10:00 來源:阿里牧 閱讀數:
禽衣原體病是高度接觸性傳染病。人也可感染。由于最初發(fā)現(xiàn)人的衣原體病是由鸚鵡傳染的,故稱鸚鵡熱。以后發(fā)現(xiàn)其他鳥類也可感染,故又稱鳥疫。
禽衣原體病已遍及世界各地,且其流行呈上升趨勢。許多野禽和家禽尤其是鴿的血清陽性率和病原分離率均較高,成為禽類和人鸚鵡熱的重要傳染源。我國李樹根報道,近幾年來,廣東各口岸對來自美、澳、英、法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國家和地區(qū)所進口的數百萬只各種禽類(大量的是雞、鴿)的禽衣原體病檢疫結果,總陽性率為20%,其中鴿陽性率為30%,籠鳥24.i%,鴨14.9%,火雞13.2%,鷓鴣12.9%,雞4.9%。禽衣原體病不僅給養(yǎng)禽業(yè)帶來重大經濟損失,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是一個嚴重威脅。北京某養(yǎng)鴿場1987年9~10月,先后從外地引進3批肉用種鴿,未經檢疫。當年11月至翌年1月先后有5人發(fā)生鸚鵡熱,占全場人數的25%。鴿場職工血清抗體陽性率為80%,其抗體滴度多為1:16(血清抗體滴度≥4時為陽性)。場外人員的陽性率為6.67%,而該場成年種鴿的陽性率為32.32%。
【病的發(fā)生和傳播】病原體為禽衣原體(鸚鵡衣原體),其對外界環(huán)境的抵抗力較強。各種家禽(包括火雞、鴨、鴿、雞等)和多種野禽均易感,且可互相傳染。鴿和鴨是主要貯存宿主,也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。病禽體內的衣原體,可隨糞便、淚液和鼻汁中排出。在糞便中可存活數月。
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,其次是消化道。昆蟲(蜱、虱、蒼蠅等)也可引起傳播。有資料認為,在雞、鴨、海鷗和鸚鵡屬中,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,但在鴿和火雞,經蛋垂直傳播問題,尚未被證實。
【診斷要點】
1.流行特點能感染禽衣原體病的家禽、野禽很多,其中很多種野禽可攜帶和排出強毒力的衣原體,而本身不顯癥狀。“母鴿到雛鴿”的傳播環(huán)是造成本病在鴿群中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。
2.臨床特征各種禽類都易感,但以鴿、鴨、雞、火雞發(fā)生較多。幼禽主要表現(xiàn)為精神沉郁,羽毛松亂,食欲減少或廢絕。化膿性結膜炎、鼻炎,口、鼻有粘液性分泌物。腹瀉,排黃綠或白綠色水樣便。成禽病狀輕微,輕度流淚、結膜炎和鼻炎,或呈不顯性感染,但檢測抗體為陽性。
3.病理剖檢特點有多發(fā)性漿膜炎,各臟器表面覆蓋一層白色或黃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。脾、肝腫大2~3倍、質脆,呈暗紅色,有大小不一、灰白色點狀病灶,尤其是脾臟多見。
4.實驗室診斷根據上述癥狀和剖檢變化,可作出初步診斷。病的確診則有賴于實驗室診斷。
診斷中,應注意與新城疫、霉形體病、大腸桿菌病、沙門氏菌病等的鑒別,血清學和病原學檢驗有利于鑒別。
【防治】主要應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,雞場和鴨場內不準飼養(yǎng)鴿子。應防止鴿子與其他家禽接觸。引進種鴿和玩賞鳥時要加強海關檢疫,防止病禽入境。對病禽應視病情輕重予以撲殺或隔離治療,污染的場所要嚴格消毒,禽舍可用5%漂白粉溶液、0.3%過氧乙酸溶液、1:100的農福等噴霧消毒。飼料中拌加四環(huán)素或土霉素(按500ppm),連喂7~14天,或以0.1克/升溶于水中,連飲4天。對鸚鵡等玩賞鳥類,以500ppm濃度的金霉素混飼,連喂5天。重癥病禽應立即撲殺淘汰。